首页 资讯 正文

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从“红色堡垒”到“幸福山乡”——晋察冀根据地首府阜平振兴观察

体育正文 200 0

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从“红色堡垒”到“幸福山乡”——晋察冀根据地首府阜平振兴观察

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从“红色堡垒”到“幸福山乡”——晋察冀根据地首府阜平振兴观察

新华社石家庄7月7日电 题:从“红色堡垒(bǎolěi)”到“幸福山乡”——晋察冀根据地首府阜平(fùpíng)振兴观察

新华社记者(jìzhě)陈忠华、杜一方、任军

地处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阜平县,是(shì)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——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,是晋察冀边区政治、军事、文化中心。晋察冀边区对坚持华北(huáběi)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(chíjiǔ)抗战起了(le)“坚强堡垒”的作用。

阜平传承发扬太行精神,汲取前行动力,为(wèi)振兴注入动能。如今,土坯房升级为生态民宿群,荒山变身现代化果园,红色记忆赋能全域旅游,阜平闯(chuǎng)出一条因地制宜的产业(chǎnyè)发展之路。

山乡巨变 “贫中之贫(zhīpín)”成往事

“九山半水半分(bànfēn)田,石头缝里难挣钱。”

十多年前,阜平是燕山(yānshān)—太行山集中连片(liánpiàn)特殊困难地区的典型代表,贫困发生率达54.4%。

2012年(nián),新时代(shídài)脱贫(tuōpín)攻坚的动员令从这里发出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阜平在脱贫攻坚“大考”中交出优异答卷,正努力在乡村振兴这场接力赛中再创新绩,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(shōurù)较2012年增长3.7倍。

7月的太行,草木葱茏。从县城驱车西行(xīxíng)38公里,抵达(dǐdá)群山脚下的骆驼湾村,只见青砖灰瓦的太行民居错落有致,村民在核桃树下乘凉,村口“只要有信心,黄土变成(biànchéng)金”的大字格外醒目。

7月4日,阜平县骆驼(luòtuó)湾村党支部书记顾瑞利与村民拉家常。新华社记者(jìzhě) 李鑫 摄

谁又能(shuíyòunéng)想到,十多年前的骆驼湾贫瘠闭塞。“过去(guòqù)只能吃土豆、玉米,冬天烧木炭,屋里还冻耳朵。”村民唐俊娟说,现在不光(bùguāng)吃得好,家家户户都有空调、空气源热泵。

“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,但这还不是终点。”村党支部(dǎngzhībù)书记顾瑞利说,村里改造200亩河滩建成食用菌大棚(dàpéng)75栋,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文旅、林果等产业,打造特色民宿137套,2024年人均可(kě)支配收入增长到2.6万元(wànyuán)。

在顾家台村,“80后”“90后”“00后”组建起村“两委”班子。“农村要发展,村民要致富(zhìfù),关键靠支部。”村党支部书记(shūjì)顾锦成等返乡(fǎnxiāng)青年成为致富“领头雁”,如今全村154户中78户开办了农家乐、民宿等,村集体年收入达150万元(wànyuán)。

向山而行 特色产业促振兴(zhènxīng)

山路蜿蜒攀升,一弯接(yīwānjiē)一弯。

史家寨乡曾是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所在地,抗战时期山里只(zhǐ)有些枣树,如今层层梯田上,还种满了(le)黄桃、苹果等经济价值更(gèng)高的“外来户”。

梯田最顶端,河北(héběi)光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4000亩果园的“智慧大脑(dànǎo)”坐落于(zuòluòyú)此。傍晚时分(shífēn),留学归来的“95后”、公司创始人之一吴泽年正从大数据平台上,查看果园传感器实时传输的土壤温度、湿度及风力等数据。

这是7月(yuè)4日拍摄的阜平县高效林果产业示范园区。(无人机照片(zhàopiān))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

“这里山多、坡陡、沟深。县政府自2015年起在山里大力修路、开渠,让高山果园的规模化种植成为(chéngwéi)可能。”吴泽年说,果园迎来大发展,产出的“黄金蜜(mì)”黄桃(huángtáo)已打入北京生鲜超市。

宜农则(zé)农,宜林则林。经过十年(shínián)发展,全县林果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。

位于天生桥镇的食用菌核心园区内,200多栋大(dà)棚的密集立体层架上,一朵朵香菇(xiānggū)像小花(xiǎohuā)伞般绽开。“原来菇农一年种一季,食用菌智速繁育中心建成(jiànchéng)后,如今可以实现两年三季或一年两季。”在大棚里巡视的阜平县食用菌专家组组长侯桂森说。

7月4日,阜平县天生桥镇食用菌产业核心区的(de)工作人员在摘香菇。新华社(xīnhuáshè)记者 李鑫 摄

从品种研发到(dào)制棒,从种植到深加工,如意“金菇”产业链不断延伸(yánshēn),年产值达11亿元,带动1.5万名百姓增收。

在工业基础薄弱的阜平,制造业正蓄力发展。走进(zǒujìn)安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(chējiān),700多名工人正忙着裁片(cáipiàn)、缝纫。“阜平各地的扶贫车间培养了很多熟练缝纫工,招工很容易。”公司总经理李广说,后续将在各乡镇上新生产线,方便群众就近(jiùjìn)就业。

阜平也在积极布局产业新赛道:引进光伏及装备制造(zhìzào)项目(xiàngmù)27家;规划1.5万亩的低空产业园;总投资35.7亿元的算力中心(zhōngxīn)预计年内建成……

歌声出山 太行(tàixíng)精神放光芒

胭脂河畔的城南庄村,曾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。旧址院中有三排21间(jiān)土坯房,一棵百年古树苍翠(cāngcuì)依旧。

“纪念馆正是(zhèngshì)依托(yītuō)旧址而建。”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副馆长周慧敏介绍,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,这里年均接待游客超(chāo)30万人次,晋察冀音乐党史课更是走进辽宁丹东、江苏南京等地。

7月4日,游客在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内参观(cānguān)。新华社(xīnhuáshè)记者 李鑫 摄

近年来,阜平持续深耕红色研学游、体育旅游、休闲康养游(kāngyǎngyóu),今年已接待游客292万人次,旅游收入20.7亿元(yìyuán)。

记者来到阜平八一学校时,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(héchàngtuán)正在排练。2022年(nián),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,44名阜平山里娃组成的合唱团唱响《奥林匹克颂(sòng)》。“山里孩子们更自信了!”合唱团领队刘凯说。

天籁般歌声唱出了阜平人民精神面貌的巨变。“从眼神躲闪(duǒshǎn)到侃侃而谈,从‘等靠要’到积极参与乡村建设,村民心态发生(fāshēng)很大变化。”阜平县委书记王占祥说,阜平大力传承发扬太行精神,在脱贫攻坚实践中(zhōng)培养了一批能(néng)扛事、干成事的干部,争先实干的氛围愈加浓厚。

“村超”全国赛河北赛区(sàiqū)暨保定市足球(zúqiú)超级联赛(liánsài)在阜平火热开赛;采用梯田改造技术让荒山变果园,推进1300亩试验田建设;城南庄镇芽苗菜植物工厂加速推进……

阜平的青山绿水间,一幅农业强(qiáng)、农村美、农民富(fù)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。

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从“红色堡垒”到“幸福山乡”——晋察冀根据地首府阜平振兴观察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